新闻动态 /
许多人以为秦国能够迅速统一天下,实际上,过程远比表面上看起来复杂。秦人起源的地理位置一直被认为位于今天的山东东南部和江苏北部的沿海地区,属于东夷的一个分支。因此,秦始皇在完成统一天下后,有一项重要的活动便是亲自前往东方海岸进行视察,他在琅琊台留下了巡视的记载,接着还祭拜了泰山,丞相李斯更为此刻下石碑以示纪念。事实上,从大海到泰山一带,本就是东夷的发源地,秦始皇此行不仅是在进行政治活动,也可视为一场“寻根之旅”。值得一提的是,古人把包括北黄海在内的大片区域统称为“东海”,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历史人物,如王朗,曾被称为“东海之滨”的人物。而在今天,诸葛亮、王朗与秦始皇原本都是出自临沂地区的“老乡”,无论是从地理上还是历史上,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古代这片地方被称为琅琊郡,而诸葛亮和王朗的祖籍也都在这个地区,他们属于当地名门望族,世代繁荣,文化积淀深厚。秦人的历史则远早于他们的出现。既然秦人的祖先来自东海,那么它是如何在西部崛起的呢?这其实与秦人与商王朝的关系息息相关。商王族同样源自东夷,而商朝虽然成功建立,但与东夷的关系并不和谐,双方时常发生战争。原本是同根同源的族群为何反目成仇?这就像一些人进入大城市后,便开始看不起家乡的穷亲戚一样,随着矛盾的积累,冲突变得不可避免。商朝末期,周武王能够成功推翻纣王,除去其宣扬的道德高地,更多是由于当时商王朝的主力军正与东夷部族发生激烈冲突,最终周人趁机发动了政变。
展开剩余68%周朝建立之后,一部分商朝贵族不愿认输,被封在了今日的商丘,也就是后来的宋国,并给予了公爵待遇。然还有一些商朝贵族不甘心,他们开始重新联系东夷部族,准备发起复辟。更有甚者,他们甚至与周朝内部的不满分子勾结,图谋发动叛乱。然而,这场阴谋很快就被周公平定了。周公深知,刚建立的周朝人口相对较少,如果让东夷部族继续雄霸东方,迟早会给周朝带来巨大的威胁。因此,他决定将这些东夷部落进行大规模迁徙,实际上是将他们流放。而秦人恰好成为了这些被流放部落中的一支,他们被迁至最西端,处在与西戎和狄人交界的区域。这些西部的少数民族,素来好战,秦人也因此不得不迅速变得强硬起来,开始了他们的自我保护和生存斗争。
随着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事件发生,犬戎攻破了镐京,西周政权已无法在此立足,最终周平王在秦襄公的护送下东迁洛阳。这时,周平王为了获得秦国的支持,便将原先富饶的周原一带,以及周人的发源地,都赏赐给了秦襄公。实际上,周原已经被蛮族部落完全占领,周平王所做的不过是画了一张空头支票。然而,令人惊讶的是,秦人不仅没有因这块土地而沮丧,反而迅速站稳脚跟,并开始逐步收复关中平原,最终崛起为西部霸主。尽管如此,秦人心中依然有着强烈的东方情结,这种来自东方的渴望一直激励着他们向东发展。
秦国的崛起,直到商鞅变法才真正迎来了爆发。商鞅的变法让秦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秦国从此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更是让六国感受到了秦国的强大。但这并不意味着六国就此放弃反抗。实际上,在秦国的崛起过程中,六国多次联合起来合纵攻秦,企图一举削弱秦国的势力。最后一次联合攻秦发生在公元前242年,距离秦始皇最终统一六国的公元前221年,只有短短的21年时间。此时,秦始皇已经继位5年,年仅18岁的他虽然接管了政权,但当时的政务主要还是由吕不韦掌控。
这次攻秦的联盟以楚国为首,赵国提供了强将。但齐国却拒绝出兵,导致仅有五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吕不韦巧妙地采取了集中兵力,首先击败了楚国的战略,结果其余四国因恐惧秦军的强大战斗力,纷纷撤回,避免了再次遭遇像长平之战那样的惨败。此战之后,六国再也不敢轻举妄动,最终一个个沦为秦国的猎物。这段历史为我们提供了几个重要的启示:首先,大国的崛起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哪怕接近成功,也会面临敌人的最后反扑;其次,多国联合反抗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击败最强的敌人,这一战之后,其他敌国自然会失去斗志;最后,外交手段同样至关重要,秦国通过连横外交,成功地打破了六国的合纵联盟,最终使齐国置身事外,为秦国一统天下铺平了道路。
发布于:天津市